//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一场身心的“短途旅行”温暖落幕
青年风采/2025.10.28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为践行“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理念,关爱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10月24日, “正念减压·与情绪轻松相处”主题活动在深圳湾实验室温暖落幕。活动以“理论+体验”形式,通过生动讲座与沉浸式互动,带领科研人员在专注中觉察,在觉察中疗愈。

活动伊始,深圳大学张洁婷教授以“什么是正念”为引,开启这场心灵之旅。她从正念的东方哲学渊源讲起,将其与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巧妙融合:“正念不是让大脑放空,而是带着好奇与善意,全然地觉察当下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

为了让抽象的概念更可感可触,张教授展示了实时脑成像(rt-fMRI)的研究成果:持续的正念练习能够显著增强前额叶皮层的活跃度,同时降低杏仁核的过度反应——这意味着焦虑减少、专注力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这一科学佐证,令在场科研人员频频点头,也点燃了大家对内在探索的兴趣。

“正念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一种高效能的休息方式。”张教授鼓励大家将正念融入日常,“比如每天花10分钟静坐呼吸,或是在实验间隙做一次身体‘扫描’。”她还推荐了相关平台公众号及书籍等,帮助青年科研者轻松开启练习之旅。

理论之后,是静谧而深沉的正念实践环节。灯光微调,音乐轻起,张教授温柔的声音缓缓流淌:“请轻轻闭上眼睛,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感受空气进入鼻腔,滑过喉咙,充盈肺部,再缓缓释放……”

随着引导,大家跟随“三步呼吸空间”练习,一步步回归身体:

觉察双脚与地面的接触,感受背部与椅背的支撑;

聆听环境中细微的声音,不评判,不追逐;

缓慢转动脖颈,伸展双臂,活动腰腹——每一个动作都与呼吸同步,紧绷的肩颈在觉察中悄然放松。现场一片宁静,仿佛时间也为之驻足。有人轻声感叹:“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大脑‘放空’得如此轻松。”

也有人分享:“原来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有力的修复。”

活动尾声,张教授总结道:“科研需要极致的专注与持久的韧性,而正念,正是帮助我们在忙碌中锚定自我的工具。它不是否定压力,而是学会与压力共处;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清醒地投入现实。”

掌声响起,热烈而真诚。这掌声,既是对活动的认可,更是对自我关怀意识觉醒的回应。

此次“正念减压”活动,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更传递出实验室对每一位“追光者”的深切关怀。实验室团委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用科学守护健康,用温暖照亮前行的路。

未来,我们不见不散。

愿每一位科研人,都能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不忘关照内心,轻装前行,温柔坚定。



供稿|实验室团委

编辑|党群工作部

来源 | 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 编辑 | 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