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青春发声,科学有声——首届“科学之声”青年科普演讲大赛圆满举行
综合新闻/2025.09.22

9月18日下午,由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科学之声”青年科普演讲大赛决赛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科学之美,尽在言中”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用通俗语言讲述科学故事,展现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表达力与责任感。来自SMART PhD Program的博士研究生及实验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共计10组青年选手登上讲台,围绕生命科学、医学健康等前沿话题,展开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感染力的科普演讲。他们...

9月18日下午,由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科学之声”青年科普演讲大赛决赛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科学之美,尽在言中”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用通俗语言讲述科学故事,展现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表达力与责任感。

来自SMART PhD Program的博士研究生及实验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共计10组青年选手登上讲台,围绕生命科学、医学健康等前沿话题,展开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感染力的科普演讲。他们用生动的比喻、清晰的逻辑和真挚的情感,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从肠道菌群到基因折叠,从睡眠机制到病毒防控,选手们以小切口展现大科学,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人“讲得清、说得懂”的科普能力。

现场有一群特邀嘉宾,他们是来自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的同学们。演讲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不时记录要点。在每轮演讲后的即兴问答环节,评委与观众积极提问,问题既有对科学细节的深入探讨,也有对现实应用的关切思考。评委们专业严谨,从科学价值、表达逻辑、现场表现等维度细致点评,展现了对青年成长的真诚支持。

本次大赛评委由深圳科技馆、光明区科协、社区代表、中学教师及实验室研究员、学生共同组成,体现了科普传播的多元视角。他们不仅关注内容的准确性,也重视表达的亲和力与传播的有效性,真正践行“让科学听得懂、传得开”的办赛初心。

在紧张的比赛间隙,现场还举行了第六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深圳湾实验室内部赛的表彰仪式。实验室多位师生在全市竞赛中脱颖而出,其中1人进入全市前5名,5人进入前50名,充分展现了深圳湾实验室整体的科学素养与学习热情。

活动最后,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胡晓军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青年选手在科学传播中的主动担当,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具有同等重要位置,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既要潜心钻研,也要善于发声,成为兼具科研能力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还表示,实验室和深圳医科院党委将持续支持科普工作,搭建更多平台,让“科学之声”传得更广、更远。

首届“科学之声”青年科普演讲大赛虽已落幕,但科学传播的火种已在青年心中点燃。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集中呈现——青年在讲台上自信表达,评委在台下认真倾听,学生在观众席中踊跃提问,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科学交流图景。

未来,深圳湾实验室将继续推动青年科普品牌建设,让更多青年科研人站上科普舞台,用青春之声,讲好科学故事,传递湾区科技力量。

获奖名单(同类型奖项不分先后顺利)

一等奖

杨丹/左芳芳《揭秘狂犬病毒的“致命快递”》

二等奖

程士雪/赵重《科学呵护睡眠,不做特"困"生》

陈江华《HIV和艾滋病》

三等奖

王曼茱《基因的折叠秘密》

茹靖雯《肠道里的“隐形战队”》

袁杬《“胃”何不开心,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张思源《您的氧气包裹正在派送中》

优秀奖

池润丰《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不公与错误》

张罗曼《宿主搭车指南:弓形虫的故事》

王健/李晨雨《狂犬病毒的惊天逆转》

最佳人气奖:池润丰

撰稿|党群工作部

编辑|鲍 鲍

责编|远 山

欢迎投稿、建议|media@szbl.ac.cn